Monday, November 2, 2009

過背金龍唯一產地是馬來西亞,原本有二個產區,一是吉隆坡近郊的八丁燕帶(Batang Berjuntai)與位於霹靂州武吉美拉(Bukit Merah),唯八丁燕帶在1979年便因飼養金龍熱潮下,被漁民、釣客、竭澤取魚導致絕跡。而武吉美拉在當地居民護產之下,禁止外地客釣捕,加上政府興建水壩,水域加大,棲息地自然增廣,便使得武吉美拉湖的過背金龍得以倖存,成為唯一僅存的過背金龍產地。

當野生過背金龍採集量日益減少,而市場有需求量,自然有人會想到以人工繁殖的方式來生產供貨,於是便有人利用小型土池來繁殖,但由於野生過背金龍搜購不易,數量不足,達不到產量,因此便在池中摻入紅尾金龍,如此雖有產量,但在品質上與武吉拉過背金龍不可相比,卻都以過背金龍名義銷售,以致在市場上頗受爭議。直到近五年來有心的龍魚繁殖場,驚覺如此非長久之計,因此便逐漸朝向質的改良,篩選種魚來繁殖優質過背金龍,也因此過背金龍有多樣性的變化,例如:武吉美拉藍底過背、靛藍過背、24k金黃金過背、出藍過背、白金過背等頂級銘龍出現市場,更有人將過背金龍與紅龍配種,再經改良而生產出彤豔過背銘魚。


彤豔是優質紅龍與過背金龍經過二代以上雜交的產物,呈現出更多變化的色彩表現




高背紅尾是龍魚繁殖場將過背金龍雜交到紅尾金的產物,可以明顯看出亮鱗只到第五排下半部,背鰭下的小鱗珠幾乎看不到亮點,而且鱗片層次較模糊,沒有立體


過背金龍最大的觀賞樂趣在於牠的霸氣與金屬光澤
过背金龙的基因与表现之关联

由于目前人工繁殖的过背金龙多数不是所谓的纯系直交,因此衍生了所谓的改良种,当然,优质表现的后代称之为「改良」当之无愧,反之就被谑称为「杂交」了;由于过背金龙的鳞底色泽有蓝底跟金底的分野,而其中的金底是属于比较强势的显性基因,所以鱼场在培育改良的过程中如果运用得宜,的确是可以越改越优质表现;比如:原生种的蓝底过背金龙在光泽的表现度上的不足得到强化改善,甚至金底的形态也能培育出真足黄金般24K金的光彩!

只是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鱼与熊掌的不可兼得,也就是蓝底与金底的表现相互制衡;因此,在选购幼鱼阶段的考量重点到底最高指导原则在哪里?这时就有两极化的标准;金底的标准当然是金色的饱和度以及反射光泽的强弱,还有黄色调的浓淡差异;蓝底当然是看鳞底的蓝色饱和度以及反射光泽的强弱,这中间会有一个差异就是同年龄尺寸的个体,鳞框发展的速度会有不同,金底的鳞框发展较为快速,蓝底的鳞框则相对发展慢一些,而爱好者为了要确保选购的过背金龙能够有过背的表现,通常放弃了鳞框发展较低的个体,这样的市场选购指针导致了产地繁殖场的稚鱼养成都在白色容器,其目的是为了让同化作用使得过背金龙在稚鱼阶段就有鳞框高达五排的表现,但这样的做法在某个角度看来是混淆了过背金龙的本质表现;所以,目前一般对于过背金龙的认知选购标准,还是放在鳞框表现的高低,或是有无小鳞珠的表现,因为过背金龙的精髓在于「金」,就如同红龙的「红」是精髓所在一样的道理。

七彩过背金龙的辨识重点

七彩过背金龙,这种高阶的过背金龙由于肯定会过背,小珠鳞的表现也必定符合期望的两排绵密整齐,所以观察辨识的重点不是在于鳞框上达第几排,或者小珠鳞是否两排整齐排列呈现,顶级过背金龙最重要的要件在于「金」度的表现,也就是反射光泽的强度,日本专家所谓的「镜金过背」就是要像图片中的七彩过背金龙一样有着金属板一样光泽反射!这是来自基因的遗传,是无法透过水质、饵料、环境等外在因子所能影响改变的。


七彩過背金龍幼魚(攝影體長18公分)



七彩過背金龍在成魚後的表現,除了最基本的鱗框肯定會過背之外,優異的兩排小珠鱗整齊排列也是特質之一,當然最重要的金屬光澤反射更是其他過背金龍無法相較的,這種金屬光澤的反射到了成魚階段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鱗框的24K金色澤飽和到有著古銅色甚或紅銅色澤,第四、第五排鱗片的金屬藍色是有著重金屬鈷藍的色澤,這是觀賞魚金屬藍色的極致展現!同時在第二、第三排的鱗片表現上是呈現出松石般的輝綠光澤,腹部則有著黃色調表現,而在鰓蓋的部位,濃烈的金桔光芒閃耀動人,而喉部鵝黃色彩的表現甚至超越於 24K黃金過背!伴隨著游動轉體,全身的色彩光澤變幻萬千,令人動容幾近窒息。






七彩過背金龍成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