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过背饲养技巧

http://baike.longyu.cc/index.php?doc-view-330


随着过背的改良和引进,越来越多的新款过背被不断引进,饲养的鱼友相比以前也渐渐多了起来。新款的引入在饲养和表现发展等各方面带来了许多与以前不同的新问题,讨论一下解决的办法吧。

过背的血统随着新款的引入和级数的提升,应该说比起以往的很长时间来讲更为优异了。虽然改良仍然始终普遍存在,但高级的货色里纯血的因子比起以往加强了很多,大体而言,饲育中新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级数的提高相伴而来。


怎样诱发它的金头?

金头的过背(GH)现在越来越流行,很多鱼友兴奋地买回金头过背,但总有一些金头过背并不能如偿所愿地满足心目中的期待。这一点上除了鱼本身的血统和级数以外,饲养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总体而言,买到手的幼鱼如果有金头的表现,那么至少说明这鱼有金头的基因。到手以后,金头的表现是最不稳定的环节。麻醉、运输、惊吓、搬运都有可能造成金头的收敛和消褪。就新鱼到手的处理环节而言,第一位是尽快稳定鱼的情绪和状态。过水的过程也许很多鱼友做的并不到位。就以往的印象中,龙鱼是适应性比较强的鱼,过水基本上袋子内外同温就行了。但是这种大意和疏忽有可能给小小的金头过背带来一个不好的开始哦。过背是很敏感的龙鱼,相比于其他的品种而言,过背的饲养在各方面有非常独特的环节和手法,再加上金头表现在同一条鱼的各个表现方面来讲是相对很不稳定的一环,所以过水的过程必须仔细,让鱼从半麻醉、紧张、惊吓和高氨含量的环境逐渐适应新的水质和环境,避免PH和硬度的瞬间变化,这会给金头一个很好的开始。

买回过背的前几天,最好不要急着用极端的环境开始饲养,而是给它一个10天左右的适应时间。我05年有条过背曾经因为转换环境时机不当让我很伤了脑筋。环境颜色可以选用比较中性的灰色,因为是过渡阶段方便的做法是可以用报纸围起来;灯光不要太强,同时注意最好空间上有合理的控制。为了照顾它的情绪也可以在相隔的空间放几条小银龙,但不要混养在一起。由于很多过背之后会转入白色环境的饲养,所以在稳定阶段最好不要放在黑色背景中,否则变化过于剧烈会难以适应,同时黑背景也容易造成对金头的一些影响。

稳定以后,大多数的过背会转入白色环境的饲养。总的来说白色环境比黑色环境更能诱发金头的表现。现在对金头级数的评价主要是以金头的面积来评定的,白色环境在此节上显然比黑色环境或者蓝色环境更有优势。总的来说,环境色越白,金头的表现越容易诱发和持续。从材质上说,白板比白背景纸诱色的速度更快一些。黑色环境会使金粉向外发散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但在已经发色的区域会更快出现有更金的表现,但是由于幼鱼时期我们还是偏向于更大的金头面积,加强金质感可以稍微缓一步考虑,所以还是用白色诱色金头吧,毕竟,幼鱼时期诱发金头的时机是不容错过的,这个阶段比什么阶段都来得更为明显和快速。

在日常的饲养方面,金头的鱼特别要注意PH、硬度、NO3浓度的控制,弱酸的软水会使金头的发挥非常迅速,也会展现更金的表现。喂食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可以肯定

的说,不压就没有好的金头。所以减慢成长速度是必须的。食物的配比上,因为喂食量少,所以最好还是以鱼虾为主,避免幼鱼钙质摄入不足造成兜嘴等问题发生。灯光在幼鱼的阶段使用白灯管既可,照明的强度1.5M鱼缸40W是比较合适的,太亮会造成鱼的精神过于紧张,容易造成精神性障碍以及掉眼等问题,太暗会不利于色素的积累,造成发色黯淡。

水的硬度和PH值对于发色的影响,已经在以前的帖子里有过探讨,在此简单再提一下:弱酸软水有利于发色;弱酸软水环境下低NO3浓度的保持需要有效的过滤,有氧和无氧的区域要同时具备;良好合宜的换水频率和换水量,不要一次换太多,也不要太久不换水。


蓝底和金底究竟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个被讨论了无数次的话题,所以探讨此问题的难度是很大的,也是没有答案的。但为甚么还是作为一个问题提出呢,我还是想说说二者在饲养上的一些其他方法。
金底和蓝底最终都会越来越金,这是普遍共识。但是,传统方法上金底和蓝底的饲养和诱色方法现在证明是可以互易的,出现的是很不同的效果。

以前的方法上,水下TFC是搭配黑色背景使用的,上部白灯搭配的是白色环境。现在可以试试白背景+水下灯+上部灯。

水下灯确实在搭配黑色背景的前提下有加浓发色和保底缩框的作用,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水下灯的光源因为是侧面的来向,所以比其他上部光源能够更有效率的照射到鳞片,达到光线对于鳞片成熟和色素堆积的促进作用。上部灯在搭配白色环境的条件下能很大的提升金粉的表现度,金头和六排的金粉发色都很依赖此方法。二者在白色环境下的结合使用可以使过背在加强金质,浓密底色,发挥金粉、金头、六排方面的表现得到很快的发展。使用这样的方法当然也见仁见智,蓝底的鱼会诱发出很高的金质亮度,同时金头和六排会比黑色环境提前很多表现,缩框方面,虽不及黑色环境下搭配单纯水下灯来得细,但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所兼顾;金底的鱼会在鳞片的成熟度上有很大的进展,换句话说,彩度更高,减轻了很多鱼单纯使用白灯搭配白环境带来的“白而不金”的情况。

等到认为诱色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可以换回各自原本的环境和灯光搭配中,这样在弥补原有饲养方法短板的前提下更能对表现的全面提升有所帮助。


为什么六排迟迟不见表现?

首先,六排表现是血统决定的,这是基本点。

六排的表现因过背的类型不同而有着先天的差异。这主要是改良的路径类型不同和饲养的手法高下造成。类型的差异和6排的速度问题以前帖子里也已经讨论过,在此略过。但不论属于何种类型,六排的表现和水质、灯光有很大的关系。水质方面不提了。灯光大体而言分为幼鱼时期充分照明的阶段和中鱼时期控制照明阶段。幼鱼时期一般照明要求比较高,此阶段因为金粉、底粉、金头等等方面表现活跃,必须给予充分的照明以便诱发色素细胞的分生和积淀。中鱼阶段以后由于幼鱼时期的表现已经基本定型了,6排的底垢和照射光线量有很大的关系,如同人的皮肤,太阳晒的多了,自然会黑些。所以控制光量有必要,此阶段适当的控制光线照射能够使底垢色更快褪除,底色也相对更容易浮现。但是控制不是取消,因为金质的维系还是很大程度上仰赖光照的。如何控制就看个人的操作了。


怎样实现由银到金的转变?

过背“挑金不挑银”这是共识。只有级数上的去的鱼才能够真正实现由银到金的转变,否则很容易成为“有亮度没金质”的尴尬品相。说穿了,由银到金是过背成长与成熟的必然趋势,但是底粉,金质,金头,金粉的整体转金并不容易。这中间,金质越变越金应该说是只要鱼活下去就必然发生的,但其他几项并不是必然发生,必须结合前边提到的很多环节方能实现。总的来说,“银”是幼小和稚嫩的表现,“金”是成熟与老化的表现。幼小-成熟是相对于鱼来说,稚嫩-老化是相对于鳞片来讲的。前边提到,使用水下灯是使鳞片老化的利器,所以不妨用水下灯来做老鳞片。另外在此阶段,如果鱼不太大的话可以降低水位保证水下灯的光线能够均匀并且相对高强度的照射在鱼体上,这样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如果是金底的鱼,再搭配白色环境和白灯加以“泛化”,会看到很金的表现,也使由银到金的转变能提前许多。

此外,控制投喂量和保持高水平的水质必须的。应该说这两点比前边说的更重要。


到底什么时候更换背景?


简单的说,更换背景是为了使鱼看起来更有金质表现的做法。但是更换背景之后由于环境色的加深,往往会造成底粉金粉的褪失和金头的收敛,所以并不是幼鱼时期推荐采取的方法。总的来说,什么时候表现稳定了,什么时候换背景。过背金在幼鱼阶段是诱色的最佳时机,各种表现的诱发难度小,表现出来快,但到了中鱼阶段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发色停滞期。越高级的鱼这个阶段越不明显,并且幼鱼时期的表现也越容易固定下来。所以当过背进入中鱼时期,感觉观察到发色明显放缓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更换背景了。此时更换背景,主要是为了强调金质,为即将到来的成熟发色时期积蓄金质的积累。但并不是每一条过背都适合更换到深色的背景中去的。由于改良的类型不同,一些类型的鱼更换背景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退步。这些类型主要是改良比较多一些的品种,这些鱼的表现更依赖“粉”这种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不稳定发色形式,幼鱼时期这些鱼发色相对是比较迅速的,但是到更换背景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影响。实在要转入深色的背景,也应该等待到成鱼以后,各种表现全面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变化。但并不是说这些类型的过背就一定逊色于其他类型,改良到如今,过背的表现很多样,表现的优劣不是单一标准的,这种鱼在合宜的手法下白色环境中展现的魅力也是其他类型的过背所不及的。


如何认识“压”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说,过背,不论什么级数,要想颠峰的色彩表现,都必须“压”。

对于龙鱼的自然生长或者抑制生长的讨论一直进行,但是如果从追求更优秀的表现方面来讲,“压”是绝对必要的。决定过背的品相不是大不大,而是金不金。

不论其他条件做的再好,如果不对生长控制,金头、六排、底粉、金粉、金质、底色、体型等等方面,是绝对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压鱼的技巧简要的说就是每日少量的持续喂食,搭配合理的膳食结构。此外,空间,水质,环境,灯光都会影响压鱼的效果,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兜嘴、掉眼等障碍,所以此节的把握是必须压,但要谨慎为之。

七 “先天”水质影响是决定性的吗?

所谓“先天”的水质是说饲主所在地区的区域水质条件。因为诱色的理想水质是低NO3环境的弱酸性软水,而很多地区,特别北方和西部的大多数城市水质普遍PH值在8左右,硬度在10左右,与这种要求相反。应该说作水是有必要的,处理过的水硬度和导电度拿下来,PH值也更容易降的下来,不会反弹。这对于过背的发色很有帮助。但要注意的是处理的标准必须要稳定,波动的PH值很容易造成溶鳞的发生,同时也不利于水的稳定和硝化系统的稳定运行,鱼的状态很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如果对于处理水质没有足够的把握,最好不要处理。如果确实水质太硬,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加入纯净水,这种方法虽然费用高一点但相对来讲安全的多。在PH和硬度导电度相对比较高一些的环境下,过背的发色,特别是金头和金粉的发色明显比酸软水环境下要慢一些,但只要其他方面的工作到位,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不应该造成表现的剧烈波动。所以对饲养水源预处理的作水环节因个人投入的精力和要求以及水平不同可以适当放宽,但过滤这种“后天”的工作可是绝对不能马虎的。




八、灯光和环境的影响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过背金要用白色环境?

是为了催框亮底,6排提前表现。很多人这样认为。

为什么能催框亮底,6排提前表现?

这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会说的清了。

过背金用白管超光和白色环境诱色已经是广泛被接受的方式了,当初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很多鱼友认为有碍于金质的显现,而摒弃不用;后来渐渐地用的人多了,也开始尝试,但一到30公分就早早转换了背景,放进黑缸里欣赏金质去了。经过一段时间,有没有注意到,买回来的过背金怎么随着生长不是那么光洁亮丽了呢?这是怎么回事?怎么避免?

很多鱼友也用白色环境,但觉得此种方式过于单调,于是有的种植水草,有的铺底沙或者放很多其他东西以及混养鱼只。也有一些鱼友找个什么白色的幔子一围了事;或者干脆使用四面通透的缸饲养。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表现退步的原因。


白色作为现在过背金龙幼鱼时期使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作用一般认为主要是在于营造环境色方面。白色往往搭配的是超光灯管。在这样的组合下,环境色发挥的作用不再单是环境颜色深浅,更重要的是配合超光灯管制造出了一个高亮度的环境。特别是缸底的白色底板尤其重要,因为那是上部灯光直射的区域,它反射的光线是最多最足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根灯管实际上发挥了远大于其自身在其他环境下的照明效果,而且投射到鱼体上的光线来向均匀,照度充分,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到鱼鳞表面的色素细胞。而实践证明,光线的充足程度和鱼鳞表面色素的堆积厚度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质、底粉、金粉都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至少是浓度方面(其他手法,它们共同作用方才具有最大化的效果。如果底部方面稍后讨论)。白色环境实际上是与上部白光照明搭配使用的一种白板的面积遮蔽过大,或者四周白色贴的不够紧密,或者鱼缸处于四面通透,那么无疑是浪费了大量的光线,使大多数光线不能通过白色的环境反射到鱼身上,而白白流失了,这是很可惜的。




九、什么时候转背景呢?

在适合的白色环境下,鱼的金质、底粉、金粉的浓度会达到最大,但也许肉眼看上去不是最金的。这很正常,因为环境色淡化了鱼体的色度表现。30公分以后,很多人就会转背景了。

为了追求更金更高的表现而将鱼转入深色的背景中饲养,这是普遍的做法,无可厚非。很多鱼友现在喜欢买25~30公分的鱼,这个尺寸的鱼表现稳定,也更容易饲养。拿到手上为了要看到“金”的表现,直接就采用黑色或者蓝色环境饲养。

但很多转入深色背景的鱼在经过1~2个月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表现退步。为什么呢?

因为鱼的表现还没有最终稳定,环境色,或者说得更透一些,鳞片色素堆积厚度受所吸收光线量的影响还很大。所以从转入黑色环境的时候起,鳞片色素的饱满度就在一点点减退,只是这个速度比较慢,慢于体色在深色环境下加深的速度。所以会在转换背景之初看起来的确金了很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鳞片色素的饱满度进一步下降,特别是还不稳定的底粉下降得最快。这时候会感觉鱼的光泽度明显不如刚转换背景一周时候的样子。再往后,鳞根会由蓝色逐渐变化成黄绿色的底色,这时候说明底粉已经相当薄了。同时感觉吃框现象明显加剧,因为底色薄了,金质的降低速度比底色变薄的速度慢所以自然金质会向鳞片内侧蔓延。如果很不幸地饲主又有大量喂食的饲养习惯,那么表现会褪的更快。30公分本来对于过背来讲就是一个比较微妙的饲养阶段,幼鱼时期的表现方式即将告一段落,成熟时期的金框发色尚未来临,整体发色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这时候饲养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幼鱼时期的诱色效果前功尽弃,很多鱼友就是这样看着金金的中鱼一点点返垢失去光泽,无奈地度过30~45公分的阶段。

在贩售中,很多采用这种“时间差”的手段,将白色环境下鳞片色素表现厚实饱满的鱼放到深色缸里,鱼在1周内会变的又金又漂亮。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买到了鱼最好还是用白色环境养一段时间,观察表现是否已经稳定,再考虑是否进行环境色的转换。

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忍一忍,等鱼的表现进一步稳定了再考虑背景转换问题,40公分以后相对来说要稳定得多。




十、蓝底就一定要用黑色背景吗?

不是的。

一般黑色背景的饲养方式是搭配水下灯。水下灯是单侧照明,其优点是照明效果直接,不经过水面等等其他界面的反射和削弱就直达鱼体表面;因为它是单侧照明,所以鱼体的颜色会变得很深,已有的发色会很明显;缺点是强度可能会不够,而且光谱比较单一。一般认为水下灯有一定的锁框效果。

但是,对于表现尚未最终固定的鱼,这种方式不见得是一个马上可以用的办法。黑色环境下,光线不像白色环境下那样会充分反射到鱼体上,相反,会被大量吸收。缸内的光源来向是非常单一的,仅有灯管一个发光体。在这样的环境下,蓝底的鱼会缩框,但底粉会变得比较薄。相反,如果用白色环境饲养蓝底过背,底粉会变得厚实起来,加上水下灯,照样能看到缩框的效果。时不时可以搭配上部照明,给鳞片补补光(不过不要太多),也是不错的选择。

金底的鱼在这种饲养方式下,也会看到很明显的保底效果,鳞框会变得很犀利,框底泾渭分明,一鱼两玩,很有意思。日本一些玩法对红龙也采用这种方式,也有很好的效果,饲养的鱼鳞底干净,框底分明,颜色厚实,不色散。以前觉得红龙养在白色环境下很挑战,实际上,也是一种很好的诱色手段,掌握了诀窍,甚至比黑色环境下更能凸现鱼的潜质与魅力。




十一、蓝底用弱光是怎么回事?

很多前辈说,真正的蓝底过背不用灯光。这句话有道理,但又不全对。

前边说过,光线会加大底粉底色和金质的浓度。但另一方面,也会加深鳞垢的色素沉积,使得6排这样受到上方光线直射的区域本已浮现的底色变得不太明显,延缓底色“过背”的速度,而蓝底过背的“过背”表现正是焦点问题。同时,过强的光照也会造成金头金粉的收敛(其实是被底垢色加深而覆盖)。
真正的蓝底不是带有蓝色底色的过背,而是真正正统的蓝底鱼。和目前大量存在的蓝底和诸多改良版的蓝底不同,那是非常独特的鱼,金质的表现非常弱化,鳞框不论怎么养,也难以吃进鳞底。所以,这样的鱼不怕弱光的考验,只要控制住生长速度,鳞底的颜色不会发生由蓝向黄绿的转变,因为它只有蓝,没有别的底色;就像高级的红龙只有红而没有橘红或者黄色一样。同时,鳞框因为金质一环非常弱,所以不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灯光条件下,都不会表现的很强,不用担心吃框等等问题。

这样,在弱光条件下,底色仍然蓝底,金质不再是考量的重点,6排又可以更早表现,难怪会说,蓝底不用灯光了。

但是,这样的方式下饲养,必须有高超的压鱼技巧,换句话说,就是怎么也不能让鱼长的太快,还要避免生长障碍。不然别说5排,4排也会因为快速生长显现底垢。所以既然这样,倒不如在有一定光线的环境内饲养,同时对生长速度进行适当的控制,放在自然光线充足的地方也是不错的选择。个人认为,白色环境仍是可取的,只是不要搭配上部灯,瓦数也要控制,用水下灯放在中部避免照射6排,这样的搭配下会出现非常好的效果。当然所有这些都是以优良的水质作为前提的。




十二、不同阶段诱色效果的固定怎么认识?

有人认为,所有的诱色手段都不过是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认为血统到位的鱼一定能达到所期望的表现,故而对于诱色的方法和精谨的饲养方式不以为然。但我要说一句老话“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没有条件,这变化起来也是很难的啊。

很多鱼友追思在大量改良出现以前那些“纯种”的鱼,怀念那些随着成长逐渐焕发出光彩的个体,所谓“晚熟”的类型。事实上,90年代时期的那些鱼因为当时没有成熟的诱色技巧,所以很多是按照自然节奏慢慢表现出内在的光芒。现在这样的鱼没有了吗?不尽然。只是这样的鱼因为商业需求也采用了诱色的手段,表现提前绽放,而反被误解了。

在35公分以前如果撤换掉诱色的手段因素,鱼是比较容易还原到本来面目的。诱色的手段和以往恶劣的激素药物扬色有本质区别,它是用非化学的方式,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激发鱼体内自身的适应机能从而达到提高表现度的目的,对鱼是无害的。在表现固定以前,所有这些显现出的表现都是鱼对环境因素适应的一种应激反映,所以刺激消失就会慢慢回到原来的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下鱼呈现的面目就是很多追求复古的鱼友津津乐道的。但并不是复古的鱼就不会对诱色手段出现反应。很多人说以前的美拉蓝如何如何,姑且不论还有没有这样货真价实的鱼,如果把美拉蓝也从小放入诱色手段的缸内饲养,它的底色也同样会变得厚重起来而缺少“层次感”,不信的话如果用李阿四的鱼试试就知道了,那样复古的鱼,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所以,鱼的改良是一方面,饲养方式也是一个方面啊。

不同血统的鱼(改良和混种程度不同)如果在同一诱色环境下呈现出的表现也不同。只有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才具有意义;反之用以往的照片或者观念中没有用环境诱色过的鱼与现在采用了环境诱色的鱼进行比较是有失偏颇的。

等到表现固定了,大约18~20个月的鱼,这时候转换背景就可以考虑了。同样,转换背景之初不同饲养历程的鱼的比较也是很难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采用了环境诱色和控制生长两大基本方法的鱼表现优于只用一种的,只用一种的优于一种都不用的。至于饲养观念那是个人观点,优劣见仁见智。经年之后,相同血统的鱼表现会逐渐*拢,幼年养功比较粗糙的鱼会逐渐有显著的提升。但养功的漫长经历仍会给鱼留下可寻的印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